開除與被開除兩者都不好受,這篇文章敘述了其中最重要的意義,讓人有另一種不同的思考空間......

 

"本文編譯自創業公司 Everyme 和 Origami 的共同創辦人 Vibhu Norby 的文章「Firing and being fired」談他第一次被解僱與第一次解僱員工。"

我還記得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被解僱當天的所有細節,那天快下班時,經理和工程總監找我面談:「我們有個艱難的決定要告訴你,我們要放你走了,從一開始你在公司文化適應上就不是太好,這不代表你不是個好的軟體工程師,只是這個位子不適合你,我很抱歉。」

接著在 30 秒內,所有對於失敗以及擔心不足以在矽谷成為一名優秀軟體工程師的恐懼感霎時湧上,而對於過去 7 個月的工作、未完成的專案、影響過的使用者、同事情誼等等,剎那間都成為過往雲煙。

被解僱後,公司不讓我回辦公室收拾東西,我強忍住眼淚被護送離開公司。在停車場,我思索著接下來要去哪裡,也許在規模更大的公司裡找份輕鬆點、壓力小一點的工作。

接著我還得為履歷表傷腦筋,擔心被解僱的經歷會影響新工作的機會,於是我想了幾個「為什麼我只在那家公司做了 7 個月」的回答,要是真有人問起,我會說我辭職了,或者更含糊地說:「我離開了。」

兩天後,我來到一間車庫裡的新創公司和三位優秀的人才共事,這間新創公司實現我成久以來的想法,能真正運用資源、mentor 制度以及發揮靈感的空間。我請主管給我發揮創意的自由,同時受到某些規範以引領走上成功的道路,最後這間新創公司被收購了,而我人生第一次被解僱的經驗成為至今發生在我身上最棒的事。

直到第一次我必須解僱某位員工時我才瞭解到,一個人的工作成功與否,取決於你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某些人很難在工作上取得成功,因為他們樂於做些無關緊要而不必承擔風險的工作。如果能在對的公司,有好的領導者,並且熱愛自己的工作,那麼無論公司出身為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並不停帶來豐碩的果實。

對於第一次解僱員工那天我同樣記得所有細節,我帶著那位員工散步了一小段,帶著終止合約的文件和一頁解釋我為什麼必須解僱他的理由。我向他解釋他並不那麼適合公司文化,表現也不如我們所想,但這無關他作為一位工程師的能力,就只是不再適合我們公司了。

所有對於為何要解僱那位員工的解釋都如同陳述般再也真實不過,於是我終於能對當初解僱我的主管所說的一字一句感同身受,儘管當時我是如此不解我做錯了什麼要被解僱。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 ASP.NET 的網站,當時我對開源程式語言與框架相當感興趣。第一份工作,我被交付死板的工作任務,而我提出的許多想法則很少被實現;第一份工作,我在一間遊戲公司任職而我當時真正感興趣的是通訊軟體。回首過去,當時我沒有主動離職的原因在於:沒有足夠的自覺或勇氣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我的工作表現替我發聲。

許多軟體開發團隊規模很小,尤其是新創公司。比起能躲著默不作聲的大公司,新創公司要每個新進員工都能完全契合實在是個瘋狂念頭。對於公司理念或產品缺少熱情,甚至是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公司不抱熱情的員工,無論以什麼形式最後都會浮出檯面。當你身在不適合自己的公司,你終會有種「沒有人懂我」的念頭,或者主管不認同你的工作表現。有時候你會覺得主管對你的態度有點奇怪,有時候主管會要求你改變態度,然後你改了,但好像沒人看得見。種種對於公司主管似乎存心忽略你的想法有時不見得是真實的,這很可能是來自你內心的警告,於是你會以特定方式解釋公司或主管的種種行為,警告你不適合這間公司,外面的世界更加美好,於是,最後你就離開了。

在我解僱的員工當中,每位被解僱的員工都轉向他們更有熱情的領域,更認真、開心地工作。當你解僱了不適任的員工,原本的團隊凝聚力和自我價值都會有所提升。因此,我認為小公司解僱的人不夠多,而新創公司員工的離職率也不夠多。沒有一個面試過程是能透過衡量技能就完全洞察員工內心對公司熱情與否,畢竟要假裝工作熱忱再簡單不過。

最後,我希望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公司能在我第一次出現不適合公司的徵兆時就解僱我。有時你能在頭兩個月發現不適應公司文化的問題,有時是前兩個禮拜,甚至是任職第一天。把不適合的員工解僱再簡單不過,然而往往要拖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才真正進行解僱。無論如何,對員工或公司來說,在發現彼此不適合後能立即分道揚鑣是再好不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sh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