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誕生的首波戰後嬰兒潮(Baby Boomers)步入象徵老化的60歲關卡,全球老人數量加速成長,所帶動的潛在商機頗富想像空間,近期許多國際科技大廠不約而同切入尖端醫療器材領域,展開「醫療電子」市場佈局,企圖分食此塊大餅的意圖十分明顯,ING投信建議,聰明的投資人不妨追隨科技大廠的腳步,趁早搭上這波日益升溫的全球醫療保健風潮。
ING投信指出,從CPU龍頭英特爾(Intel)、亞洲最大半導體製造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全球類比半導體供應商Microchip等上游零組件大廠,到全球PC龍頭惠普(HP)、手機巨擘摩托羅拉(Motorola)、藍色巨人IBM與飛利浦(Philips)等下游硬體設備大廠,加上全球資料庫軟體龍頭甲骨文(Oracle)、及商用軟體龍頭德國思愛普(SAP)近期的大動作來看,對趨勢判斷高度敏銳的科技業已提前嗅出全球人口老化趨勢的「錢」景。
ING投信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若愷表示,全球老齡人口數量將明顯增加,是驅動醫療保健產業加速成長的重要關鍵,其中如慢性病用藥、生技抗癌藥、醫療保健通路服務及醫療器材等產業皆有機會受惠,但對高科技業者來說,受制於產業屬性,得以介入的領域僅有「醫療器材」一途。不過光是「醫療器材」市場的未來發展性,就已構成強大誘因,尤其是結合數位科技的「醫療電子」技術日益純熟,業者紛紛投下鉅資設立相關部門,甚至不惜策略聯盟搶佔市場大餅。
黃若愷說,儘管「醫療電子」目前看來或許還只是高毛利但規模尚小的特殊市場,但其驚人的成長力道讓人無法忽視。根據專業市調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的預估,全球「醫療電子」市場在未來9年內(2015年)將巨幅成長50倍,達336億美元,顯示其潛力一直被外界低估。2006年全球醫療體系用於年長者、長期病患及急症的數位醫療儀器總支出只有6.9億美元,其中用於長期病患的支出僅2.2億美元,不過隨著戰後嬰兒潮衰老、慢性疾病患者人數激增,「醫療電子」中用於長期病患的支出將在2015年將達267億美元,9年內預估成長幅度高達121倍,在高成長的誘因下,難怪各大科技業者爭先恐後,急欲率先卡位。
此外,根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最新調查,戰後嬰兒潮逐漸老化,龐大高齡人口對於能直接在家中進行治療診斷的需求甚殷,此一趨勢使部分敏銳的高科技公司嗅出商機,因這意味著未來許多治療及診斷性的醫療設備,可以朝「消費性商品」的角度發展,同時也能刺激更多廠商開發智慧型且易於攜帶、使用的消費性電子醫療器材。
ING投信表示,包括心律管理、神經刺激、供藥、肥胖治療等植入性醫材,診斷影像化、氧氣治療、病人監控等可攜式醫材,以及生理跡象監控器、疫病管理、復健、遵循監控、醫療資訊終端機等家用醫材等,都是因半導體技術突飛猛進,替傳統醫材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突破。
黃若愷進一步指出,近期高科技業者切入「醫療電子」市場,非侷限於個別公司的少數個案,而是全球半導體、硬體與軟體等指標性大廠垂直整合下的計劃性投入,顯示其對該市場未來性的高度認同。上游半導體業者部分,迄今已有英特爾與Microchip宣佈成立醫療產品部門,並與醫療器材製造商合作跨足「醫療電子」市場;為求快速進入市場,包括英特爾、三星電子、松下(Panasonic)、摩托羅拉與飛利浦等國際大廠已共組開放性業界聯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合力建構統一標準,以降低研發成本、共同提升醫療技術與服務品質。
此外,不讓半導體與硬體業者獨自奮戰,軟體大廠也加入陣營,其中以甲骨文及思愛普最為積極,持續研發多項相關軟體平台,希望符合各硬體大廠所推出的醫療產品及規格,期望「軟硬並進」,促使市場早日成熟。
ING投信強調,從多家硬體設備大廠合組聯盟攜手並進、軟體業者快速發展相關應用平台的情況來看,不難看出高科技業者對「醫療電子」市場的看好程度。此外,「醫療電子」市場的樂觀前景,係建構在戰後嬰兒潮的老齡化、及慢性病患者數量將快速成長的基礎之上,此基礎不僅使「醫療電子」得益,傳統醫療器材、慢性病藥物、醫療保健通路服務、醫療人力及永續照護等行業也將廣為受惠;換句話說,整體醫療保健市場起飛在即,現在正是合適的投資良機。
- Feb 20 Tue 2007 21:44
[文章收集] 高齡化商機無法擋 全球科技大廠吹起醫療保健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